其他
守护我们的秘密王国(上)
盖娅的《教你认识北京的植物》系列课程,一共有两年:第一年,是游学班,共十次课,会去往不同的公园,一起发现身边植物的美好;第二年,在对植物的基础知识和观察方法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,进阶到定点班,也是十次课,但会固定在奥森北园西门大树园,通过对这同一个地点的持续观察,来了解植物和周围生命与非生命的相互联系,并且在最后会把他们对这些植物两年来的观察,分享给公众伙伴们,带领更多人,一起守护他们的秘密王国。
去年秋天,参加了亲子定点班的向日葵小朋友,有一个好习惯,每次课后都会写日记。今明两天,就让我们跟随他的记录,一起去他的秘密王国看一看吧~
第一次植物课——植物与阳光
9月13日 星期天 晴
今天是今年的第一次植物课。
早晨,我们来到奥森集合。老师带我们到活动地点做了个游戏热身。这个游戏是这样的:每两个人当树,他们用手搭个窝,然后在底下钻一个人当小松鼠。当主持人说“刮风了”的时候树要换位置找新的小松鼠,当主持人说“下雨了”的时候小松鼠要跑出来找新的树。当主持人说“着火了”,大家就可以随便换位置,大树可以变成小松鼠,小松鼠可以变成大树,也可以不变。每次剩下的一个人当下一次的主持人。一开始,是鸵鸟当主持人,然后是其他的小朋友和大人当主持人,大家老是喊”着火了!”最后一次刮风,大家都到处乱跑,把小松鼠都刮跑了,大家都笑死了,游戏就结束了。
接着,我们开始活动了。我们按年龄站了两队,大人一队,小朋友一队。我是小朋友队的第四个,妈妈是大人队的第五个。鸵鸟在小朋友队选了三个人当植物、野兔和老鹰,表演吃阳光的故事。
然后,小朋友和大人分别前七个人一队,后七个人一队,大家开始找身边的咀嚼阳光者,咀嚼植物者,和咀嚼动物者。我们队数出来了61种咀嚼阳光者,34个咀嚼植物者,和7个咀嚼动物者。另外一个小朋友队找到了84个咀嚼阳光者,63个咀嚼植物者,几个咀嚼动物者。大人一队找到了266个咀嚼阳光者,50个咀嚼植物者,40个咀嚼动物者。大人二队数到了370个咀嚼阳光者,50多个咀嚼植物者,和40多个咀嚼动物者。鸵鸟把他们画到一张纸上,画了好久。大家发现这三者会依次减少。
接下来,鸵鸟让我们每组沿着路找自己的地盘。我们找了一个有很多阴凉地的区域,然后在里面有一个树枝搭成的隧道。我们走进去以后,分出来了三个区:高区,大人也能站着走;中区,大人得弯腰在里面走;低区,大人就进不去了,小朋友弯腰才能在里面走。
隧道出口是用树枝封着的,要把树枝抬起来才能出去。我们在隧道里研究树坑里为什么没有植物。发现因为树坑里没有阳光,长不了植物。从隧道出来以后,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给这片地方起了个名字叫“松道王国”。
我们是小朋友一组,地盘叫“松道王国”。小朋友二组地盘叫“草原坡和柿子谷”。大人一组地盘叫“三星园”,大人二组地盘叫“七星果园”。
小朋友两组找地盘的时候,我们组看到了他们组,但是他们没看到我们。妈妈说大人两组找地盘总是找到一起,分界线上的每一棵树都要讨论归谁。大人两组讨论的时候分享了很多植物利用阳光和规避阳光的办法。小朋友两组也讨论了这些,然后还讨论了好多其他发现。我们发现讨论地原来是片水底,因为找到了一个螺。旁边山坡上应该还有座房子,因为找到了一片瓦。
讨论结束了,第一次植物课就结束了,我好想再去奥森!
第四次植物课——植物与植物
11月1日 星期天 晴
今天是植物课的第四节课,主题是植物与植物。我们以前分成的松道小组分配的任务是寻找瓜蒌,观察瓜蒌和周边植物的关系,并用小短剧演出来。
老师告诉我们瓜蒌是一种爬藤植物,但是我不知道长什么样。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在树林里找了半小时,最后在一棵大杨树上发现了一条青青的瓜蒌藤,又在一棵松树底下发现了皱皱巴巴的瓜蒌果。但是,瓜蒌藤和瓜蒌果距离很远,因为瓜蒌果太重了,结果以后会把瓜蒌藤从树上扯下来,然后瓜蒌藤就死了。所以,发现瓜蒌果的地方就没有瓜蒌藤。
最后,到了表演时间。我扮演的是小草,有人扮演大树,有人扮演瓜蒌,就开始表演瓜蒌的故事了。我们捡了好多瓜蒌果和大家分享,大家都很好奇地围住我们。植物课真好玩!
文/向日葵
图/月见草
--盖娅博物系列课,欢迎你--植物 | 虫虫 | 鸟儿 | 石头
成人 | 《教你认识身边的植物》游学班(北京+天津)
亲子 |《认识身边的鸟朋友》亲子&成人 |《虫虫在食堂》亲子&成人 |《石头有话说》
「盖娅博物系列课」课程说明会回顾:《博物系列课程》整体介绍《教你认识北京的植物》课程说明会《虫虫在食堂》课程说明会《石头有话说》课程说明会
近期精彩活动及文章:
报名活动 森林幼儿园0-3岁俱乐部班 | 森林幼儿园5~7岁单飞班 | 森林幼儿园4-6岁公园班
参加培训 【身边的博物学】自然教育工作坊招募 | 盖娅设计:一起奔赴古老的侗寨苗寨吧!
推荐阅读 盖娅自然学校的课程方案可以复制吗?| 论证老公是不是鸡娃路上的绊脚石 | 石头说:谁还敢说我其貌不扬
--扫右下二维码 进入公众号首页 查看更多内容--